今天的天氣很好,想帶包子弟出去走走。
上回進入紅毛城應該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吧!
遇見一群校外教學的小朋友,園區變得好熱鬧。
可愛的信箱。
真正可以投郵的郵箱。
紅城小舖外的大熊,很適合拍照。
沿著園區道路往上走。
包子弟很認真的看著地圖,雖然他看不懂。
百年古蹟-紅毛城。
小廚房。
當年囚禁犯人的放風處,擺了個雕像示意。
地牢門口。
坦白說,裡面的示意雕像很容易嚇到人。
包子弟對樓梯依然情有獨鍾,堅持要自己走。
遠眺台北港。
古蹟遺物。
當年領事焚燒文件使用的焚化爐。
槍。
威廉王子號模型。
荷蘭東印度主要船艦之一,主要往來荷蘭與遠東,一度改為戰船協助荷蘭參與英荷戰爭。
紅毛城外的九面旗幟。
九面旗幟代表著紅毛城三百餘年來的歷史演變過程,歷經西班牙、荷蘭、明鄭、清朝、英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、美國以及中華民國之管理或代管。
從1628年到1980年,共有九個國家(朝代)的旗幟曾在紅毛城的天空飄揚。
最早是西班牙人在1628年來到淡水建聖多明哥城。
1642年荷蘭人將西班人驅逐,興建安東尼堡,也就是今日的紅毛城。
明鄭時期,曾派兵駐紮在淡水河口並將紅毛城作為糧倉。
清雍正二年整修淡水炮城(紅毛城)並增建四城門。
天津條約淡水開港通商,英國在1867年與清廷簽訂永久租約,將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。
太平洋戰爭爆發,1941年底淡水英國領事館被日本封鎖,暫時由日籍雇員代管至二次大戰結束。
1948年,英國重回紅毛城,1972年英國領事館撤出紅毛城,委託大英國協會員國澳大利亞代管,同年中澳斷交後又委由美國代管,1979年中美斷交,經政府交涉後於1980年正式收歸國有。
(以上文字來源:紅毛城解說牌)
官邸。
遠眺觀音山。
美麗的磚雕。
目前正展出「繁華盛世-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傢俱復舊展」,展期至2013.10.27。
客廳。
書房。
二樓餐廳。
備餐枱及茶具。
英式下午茶源起及茶具介紹。
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維多利亞女王,統治期間為英國最強盛時期,由於殖民地遍佈全球,太陽繞行地球一圈皆可照到英國管轄區域,因此當時的英國又稱「日不落國」。
臥室。
官邸廚房。
宴客用餐廳。
二樓參觀人數有管制,以保護百年古蹟。
簡單的逛完一圈,來到旁邊的小庭園,包子弟倚靠在欄杆上,就這麼玩了好一陣子。
綠樹紅屋。
出了紅毛城,往河邊走去,又發現另一個古蹟-清末船屋遺址。
美麗的小橋是自行車道。
雙北的自行車道規劃愈來愈完善,右側也是古蹟群,目前正在維修中,約莫七月份開放參觀。
河岸風光。
帶著走累了的包子弟到麥當當午餐,包子弟笑的開心,果真是容易滿足的年紀。
午後的人潮開始多了起來,而我們正準備踏上歸途,結束今天的知性之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紅毛城文化園區 官網請點此